阅读历史 |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255(2 / 3)

加入书签

可就打不响了。”“私下推定一个司农是有可能的,但岳丈大人放心,不管是谁坐到这个位置,都难以稳得住。”老岳父的担心其实是对人性的阴暗了解的还不够深。平日里他们能够团结一致,那是利益促使的,一旦彼此间有了利益上的冲突,什么联盟也得松散。化肥倾销权,被世家握在手里就等同于是一把利剑,可以劈死对手的利剑,林墨不相信他们能忍得住手中握剑而不用。“更何况……”林墨停了停,笑道:“就算他们事前商定了,我也是有办法分化他们的,晚宴时候岳丈大人便知道了。”

“你啊,总是能给我出点新花样。”说完,嘴角上扬。各大家主齐聚足足有一百三十多人,这也就是说,除了并州外,三州之地大大小小的世家豪强有一百三十多个。听起来好像不算太多,可只要认真想想这些只是家主,他们的家族子弟、门生故吏,那就是一个惊为天人的数字了,如果再算算他们府里圈养的农奴和府兵,简直令人发指。袁绍的七十万大军,可就是靠这一百三十多个世家豪强给撑起来的。袁府很大,但宴客厅也坐不下这么多的人。不过往年举办秋收盛会的时候,也不是在宴客厅的,而是在主院后面的一块巨大的空坪上。空坪由整整齐齐的青砖铺设,一条活水引灌周边而行,入口处的汉白玉饕餮纹雕像虎虎生威。里头摆放着一张张台案,左侧六列,右侧六列,中间是三张主位。入夜后,各大家主就在家丁侍女的带领下进入到指定的位置坐下,虽然是傀儡,但还顶着北国之主头衔的袁尚当然是坐在正中的主位上。而吕布则是坐在了左侧的位置,林墨坐在了右侧的位置,形如左右护法。秋收盛会在北国那是比过年还热闹的盛宴,除了主位上的三人面前是五鼎六簋,其他人全都是三鼎五簋。这当然不是林墨小气了,汉代这个重礼的时代,吃饭也是有讲究的,五鼎六簋那是侯爵用餐标准,在场的人,吕布是温侯,林墨是兰陵侯,袁尚是邺侯,其他各大世家家主都没有侯爵在身,照着士大夫的标准供应当然就不会错了。一切准备妥当,目光呆滞的袁尚就开始有气无力的读着今年盛况,各郡各县收成如何,上缴的税赋有多少,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善字。这大概像是后世开会时候一些苍白的开场词,大家听的摇头晃脑,喜笑颜开,实则脸上笑嘻嘻、心里p,谁有空听你bb,我们要听大将军府司农到底给谁。林墨自己也是听的哈欠连连,托腮打瞌睡。差不多说了半个时辰吧,终于来到了林墨喜欢的节目,歌姬热舞环节。一个个身着薄如蝉翼、玲珑剔透的身材若隐若现,伴随着丝竹之音翩翩起舞,虽然不如后世抖音热舞那么动感,但这个时代的舞姬也是懂男人的,知道大家想看什么。端着一个令人欲罢不能,看的人精神振奋,难怪老岳父喜欢看小娘跳舞,啧啧,当真不错。不过这些清高的世家家主,当然对此是嗤之以鼻的,觉得翁婿二人到底是流民出身,难登大雅之堂。一个半时辰过后,让人兴奋的十几支舞蹈结束了,世家家主们终于挺了挺胸膛,熬到了今晚的压轴大戏,选定将军府司农。在这个时代,通常公开选拔某个职位都是有惯用套路的,那就是文人比赋、将军比武。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在活动着手指,准备奋笔疾书。不过,林墨显然是像老岳说的那样,要给大家来点新花样。“诸位,大将军府司农一职,关乎整个北国的利益,当选一德高望重、大公无私之人,方可胜任。”在林墨站起来喊话的时候,两排侍女捧着一张帛布放到了世家家主们的面前,“所以,我以为应该放弃昔日文人比赋的方式竞选,而是让大家公投,请诸位把心中人选名字写下,之后合拢放好。”家主们面面相觑,这是闹哪样?他们当然不知道后世的不记名投票选举方式了,这玩意吧,公不公平全看人心了。不少家主都不赞同这种方式,吕布很豪气的喊道:“不想写的话,可以空着,就当弃权了。”现在,他们翁婿有资格嚣张。家主们懊恼归懊恼,准备了一肚子的诗词歌赋用不上,但到底还是老老实实的写下了一个名字。名单的统计需要时间,等待的过程,枯燥又难熬,很多家主只能苦闷的喝着酒。毕竟,稍后公布的这个名字,是可以决定家族未来命运的人。笮融拿着一张帛布走向林墨,迎上他的怒目才反应过来,赶紧走向袁尚。当然,袁尚看过后并没有公布结果,他没这个资格,只是无力的朝着林墨挥手,“兰陵侯代我公布大将军府司农的名字吧。”所有家主都伸长了脖子看着林墨,有人吞咽口水,有人屏住呼吸,紧张的神色跃然于脸上。林墨看着帛布上的名单,忍不住想发笑,就这么一招,他们就原形毕露了。得票最高的无外乎是崔琰、李瓒和卢毓三人,这应该也是他们三家背后的拥护者数量了。当然,也还是有第四个人的,辛评,应该是河南帮投的票,可惜虽然现在他们身居高位,河南帮的票却少的可怜,因为河南派系的世家家主在北国的,到底不算多。所以,大将军府司农的职位,只能是崔琰、李瓒和卢毓三人之中了。从票数来看,崔琰是第一,卢毓是第二,李瓒是第三。这其实也代表了三家的实力。想要分化他们,最好还是让卢毓出任这个职位,但考虑他是幽州人,现在袁熙还占据幽州,只能退而求其次,让李瓒出任了。“大将军府司农一职,由赵郡李家的李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