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章这是我李云龙吃不下的好处?(3 / 4)

加入书签

况就又不相同了。

&esp;&esp;一场普通的战斗,冲锋枪打几个弹夹,就一百多发子弹。

&esp;&esp;轻机枪怎么也得消耗几百发子弹吧。

&esp;&esp;重机枪不停的开火,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少说也得一两千发子弹。

&esp;&esp;一营轻重火力加起来一百零八,一场战斗消耗几万发子弹。

&esp;&esp;战斗时间要拉长到一天,打掉十几万发子弹轻轻松松。

&esp;&esp;搞的一营的专职搬运弹药的弹药手,都有大几十号人,能够组建半个连的。

&esp;&esp;如此武装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别的一个主力团才能对抗的一个大队,一营就能硬碰硬的击垮。

&esp;&esp;厉不厉害?

&esp;&esp;当然是非常厉害。

&esp;&esp;可问题是新二团比日军还强大的战斗力,主要是靠火力堆积上来的。

&esp;&esp;如果子弹打光了会怎么办?

&esp;&esp;机枪冲锋枪没了子弹,那就是烧火棍,还不如拿步枪的战士,好歹能和敌人拼刺刀。

&esp;&esp;缺乏了强劲的火力优势,单独的比拼战士的作战素质,军官的指挥能力,也无法拉开太多的优势。

&esp;&esp;新二团依旧比别的八路军部队强,能跟鬼子硬碰硬的过招。

&esp;&esp;可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犀利了。

&esp;&esp;有足够的子弹和没足够的子弹,战斗力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的太大了。

&esp;&esp;现在有两条子弹生产线,以后还会缺子弹吗?

&esp;&esp;这可是解决了支撑全团战斗力最重要的问题,李云龙喜出望外,一点也不稀奇。

&esp;&esp;李云龙高兴,袁朗也乐了,他就知道会是这样。如果不是责任在身,李云龙肯定得拉着他喝顿大酒。

&esp;&esp;“别顾着高兴,想想这两条子弹生产线,要生产什么型号的。”

&esp;&esp;“我想想。”李云龙从狂喜中回过神来。

&esp;&esp;八路军的武器都是从各处收集来的万国造,枪的型号不一样,弹药就更不相同了。

&esp;&esp;不过,也不用搞所有型号。

&esp;&esp;主要是有大量使用需求的子弹型号,比如说三八大盖的有坂六点五毫米步枪弹。

&esp;&esp;八路军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数量足够多,对这种口径的子弹,就有大量的需求。

&esp;&esp;还比如说,拥有很多数量的捷克式轻机枪,使用的是七点九二毫米的机枪弹,可以与中正式步枪通用。

&esp;&esp;但这种口径的子弹,就无法用在波波沙冲锋枪上。波波沙冲锋枪使用的是七点九二毫米手枪弹。

&esp;&esp;两者的区别,在于长度重量和装药。

&esp;&esp;捷克式轻机枪使用的机枪弹是五十七毫米长,波波沙的手枪弹仅有二十五毫米长。

&esp;&esp;这就是两种不同型号的子弹。

&esp;&esp;除此之外,马克沁重机枪使用的是十一点四三毫米的机枪弹,九二式重机枪使用是七点七毫米的枪弹。

&esp;&esp;简直是一锅大杂烩,什么型号的都有,要不说八路军后勤处长难做。

&esp;&esp;给战斗部队供应子弹,就是个深奥的大问题。没点本事都做不来。

&esp;&esp;李云龙盘算了一顿,笑眯眯的望着袁朗:“能不能多搞两条子弹生产线,实在是不够用,排不开呀。”

&esp;&esp;供给三八大盖的六点五毫米步枪弹,供给捷克式和中正式的七点六二毫米机枪弹,波波沙的冲锋枪弹。

&esp;&esp;最好,再来一条马克沁重机枪的。

&esp;&esp;他很贪心,一次性就要搞定全团吃子弹的大户,方方面面的短缺都能解决。

&esp;&esp;袁朗直摇头,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只有两条生产线,除非再来一个任务奖励。

&esp;&esp;李云龙心里也琢磨,子弹生产线不像是枪呀炮呀的,比较廉价。

&esp;&esp;这玩意儿是真正的重器,想一开口就多要两条,还不如去做梦,梦里什么都有。

&esp;&esp;“那就七点六二毫米的步枪弹和冲锋枪弹,先把机枪和冲锋枪,这两个最大户搞定。”

&esp;&esp;新二团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轻武器火力,加强优势发扬光大是不二的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