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奥萨城逛街见闻(为完善设定的剧情章无)(17 / 36)

加入书签

在例会上,勤务官出身的张文筠大将也提及了北部突发雪灾的消息,并提议:“这正是歼灭北疆那尔尼蛮族的好时机。”

而执掌前锋队的王茕大将则表示反对:“雪灾是天助我朝,但进攻不应在此时。那尔尼在春季遭灾,夏季必会向西掠夺科其国,不如等双方鹬蚌相争,我等坐收渔翁之利。”

“王将军所言有理。”张文筠虽然表达了认同,却又说,“但以逸待劳可是一步险棋啊,今年的雪灾若是重到封了索尔赫山阻碍了向西的道路,那尔尼便会南下威胁我朝北部。若是等那尔尼人渡过雪灾集结部队再反应,我方就丧失了先机。”

“按兵不动,并不会比主动出击更险。”王茕也据理力争,“目前的前锋部士兵多出身中原和沙漠,缺乏雪原行军的经验。若是在雪灾中对那尔尼未能一击取胜,撤退中便会消耗过多补给,此时若被科其国从西方夹击,则会陷入十分不利之势。”

两方观点各有道理,不过温雅在例会之前就已经做了决定:“可以了。”

统帅发话,群将不得不停下来,温雅才继续说:“借着这场雪灾,进攻那尔尼人是必要的——”

“可若科其国也趁火打劫——”王茕还想插话,被温雅的轻咳打断。

“防范科其国,当然也是必要的。”温雅解释道,“不过我朝与科其国已有三十年并无战事,而如今既然要先铲除那尔尼,不如先与科其国交好。”

此话一出,营帐里群将窃窃私语,张文筠迟疑道:“统帅,科其国既然归顺于阿苏朵教廷,那教廷怕是不会容忍他们与我朝私下勾连。”

谁知温雅却说:“我是要支持科其国脱离阿苏朵教廷的掌控,才能彻底解决西北方的隐患。作为回报,监国军会帮科其国消除那尔尼人的威胁——当然,此事本就在我方计划之内。”

群将面面相觑,温雅的参谋官刘熠先表达了质疑:“统帅,这科其国未必想脱离阿苏朵教廷——虽说教廷贪腐严重,可这毕竟是宗教大事,民众信仰难以轻易变更,科其国内的贵族怕是也不会支持。”

其余人也都与刘熠意见相仿,倒是有一位名叫蒂卡的副将首先理解的统帅的意图。她并非中原人,却是从京城机造司提拔来的,口音也与京城人相差无几:“刘大人此言差矣,我军乃仁义之师,必不会强求科其国民众变更信仰。依在下之见,统帅所言是要将科其国收为附庸的同时保留阿苏朵教,再扶持科其国自行成立新的教廷。”

这样的做法是比强迫科其国数千万人背离原教更可行,然而却并没有回答关键的问题。王茕又问:“统帅,即使不要求科其国改弦易辙,他们臣服于我朝又有什么好处呢?清除那尔尼只是我方与科其国的共同利益,而对方若是无法获利更多,恐怕很难应下盟约。”

他考虑得有些保守了,温雅在做决策时并不会在意弱国的利益,因为出于为周朝监国军的畏惧,科其国大概率也是不得不接受盟约的。虽然这样本质不平等的约定只是短期有效,可监国军需要的也不过就是一个替附属国铲除边境蛮族威胁的名号,以名正言顺地进攻那尔尼,同时避免科其国乘乱在西北方挑起冲突。毕竟收拾那尔尼是要抓住这次雪灾的时机,而对科其国还得徐徐图之,并不急于一时。

不过温雅此时又想到了一个更能获得外交优势的手段:“科其国人口众多,却因地处偏远不受阿苏朵教廷的重视,屈居于许多小国之下。而我给他们最大的筹码就是支持科其国称帝,这也只有脱离了阿苏朵教廷才能实现。”

此话一出,在座皆惊讶。只要对科其国有所了解,便知道科其国掌权者最大的执念便是称王,然而即使是想称王都得不到教廷的加冕,就更不用提称帝了——只要有教廷在上头压着,任何皈依阿苏朵教的统治者都无法拥有皇帝的名号。

温雅提出支持科其国称帝,倒是切中了科其国贵族的要害,可是这听起来又有些过了。前锋队的一员老将赵芹轲道:“统帅此计倒是合了科其大公之意,但若让科其国称帝,又将我大周放在何处?依老朽之见,支持科其国称王足以。”

“哎,不必如此小家子气。”温雅用纤细的指尖敲了敲沙盘的边沿,“要的就是让附属国称帝,方能显得我大周乃天朝上国——不但要让科其国称帝,之前归顺我朝的其余国但凡是人口数目达到一定标准的,也都支持他们称帝。而且要令称王称帝有名号之外的益处,例如能够在我朝发布的通用地图上标注大字,吸引外邦商贾进入,同时让称王的附属国对外邦商贾免除两成赋税,称帝的要免除五成。”

她这算盘珠子都崩到人家脸上了。在座诸位纷纷称是,无非是花钱买爵位呗,只不过这“爵位”连王位和帝位都包括在内,而且也看似不用花钱,反而还能赚钱——至少在那些附属国掌权者看来应当如此。

例会之后,温雅留了军师和一位科其国族裔的幕僚敲定外交流程,便准备出使科其国。

她晚间洗漱回房后,对雨沐讲了此事的安排,并嘱咐他在大营坐镇,有事用电报与北疆哨站联系。谁知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