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1章(1 / 2)

加入书签

蒋倩纠结的地方就在这里。

首都d市是国内最大的几个城市之一,城市面积虽然不大,但因为它独特的政治意义,人口数量却能够在全球排到前几。

人口密度这么大的一个城市,想要生存下来的难度会更大,需要外部力量救援的群众也会越多。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座国际知名的大都市,且是首都,它附近所储备的战略物资数量肯定也不是其他城市可比的。

更何况,除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外,它也能代表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整个国家几乎一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所还有高新技术产业都坐落在这个城市里。

若是作为国家首脑的d市能早一点恢复正常运转,现在这种混乱的局面说不定就能早一天结束。

但是,长河以南的情况也值得注意。

自古以来,他们所在的江北平原和长河南边的江南平原就是国内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几乎百分之八十的粮食都是从这两个地方运送到各地的。

但是因为之前的那场暴雨,江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涝灾,不仅颗粒无收,大多数人都失去了他们的家园,甚至有些地方现在水都还没有退下去。

由这场洪水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在江南地区蔓延,他们不止需要面对水灾和丧尸,还要面对缺水缺粮的环境,甚至还要面对疾病和疫情。

在江南地区,救援从未停止过。但是相比于遇到的困难来说,即使已经奋力救援和自救了,但这些努力依旧是杯水车薪。

这几个月以来,北方地区一直在不间断地往南方地区运送粮食物资甚至医药用品。但一个月前,由于飞鸟袭击,北方的各个基地都自顾不暇,也不得不减少了派往南方的物资运送频次。

但是,焦虑的心情却萦绕在每个人的心里。只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若是不尽早干预,真的等到江南地区彻底沦陷的那一天,那一定会是他们所有人的噩梦。

长河是天堑,但是却不一定能阻挡得了病毒和丧尸。

因为驱鸟药剂还没研究出来,最近这半个月,北方各基地没少通过列车往南运送物资。列车虽然不能直接把物资送到长河以南,但是从北到南能安全的运送几百公里,也省了各个基地运输队在运送物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大麻烦。

但仅有这些明显还不够。

眼下天一天冷过一天,根据气象专家的推断,今年冬天一定比往年更冷。若是等到了冬天,救援和运送物资的难度一定会更大。因此,他们必须赶在天气彻底冷下来之前至少把准备好的粮食都运送到南方去。

这些事情,都是最近蒋倩和蒋为民在驾驶室的时候透过监控,听货车厢里押送物资的几个救援队员讲的。

在自身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蒋家人一直很愿意为社会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但或许就是考虑地太多,才造成了如今两难的局面。

蒋倩把视线在地图上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你们说,站点到底怎么设置好?”

黄丽萍和蒋东看着地图,也给不出什么建议。

蒋东后退一步,“姐,我有选择困难症,你别问我!”

黄丽萍更是皱起了眉头,“这怎么可能选得出来?北边南边都重要。要不还跟之前一样,北边一个南边一个?”

她说着,不由得抱怨,“没想到有一天这么大的选择竟然要参考我这个小老百姓的意见了!以前我做的最有影响力的选择还是二十多年前咱们村里选村长,我投了你们红兵叔一票。像这种车站建在哪里的大事儿,还是得靠聪明人来决定。”

蒋东好奇,“为什么最有影响力的是二十年前的那一票?这些年难道你不是投的红兵叔?”

“当然还是投红兵啊,”黄丽萍道,“不过你红兵叔也就第一年竞选的时候几个候选人竞争激烈了点,后面那么多年都是选票优势那么大,差我那一票也影响不了啥!”

“也是,红兵叔这么多年一直是高票数当选。”蒋东边说边点头,想起这么久未曾见面的村人,叹了口气,“也不知道红兵叔他们到底去哪儿了,这么久了都没见到过他们一个人!村里那么多人,总不至于都遇难了吧?”

“呸呸呸!”黄丽萍锤了下儿子的肩头,“说什么丧气话!”

蒋东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跟着“呸”了两声,“老天爷,我不会说话,你可千万别听我的。他们得好好的,他们肯定好好的,对吧?”

就在黄丽萍教训儿子和蒋东双手合十仰着脸祈祷完了之后,他们一抬头,就看见蒋倩眼睛亮亮地看着他们。

“怎么?你有主意了?”

蒋倩点了点头,有这想法还是刚刚母亲的一句话提醒了她。她凑近两人耳边,小声把自己的计划说了。

几分钟后,蒋东和黄丽萍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

晚上,蒋倩去了驾驶室替换父亲值晚班。

宿舍里,趁着女儿不在的时候,黄丽萍把今天蒋东碰到前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