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1 / 2)
当宣凤岐再次看到那个原本该被送出宫去的人再一次出现在这里时眼中充满不敢置信。他那时心里虽然已经起疑了,但是这个人的眼神却没有任何透露出任何算计,而且谢玹生前还想杀了这个人,这就说明这个人绝对不是谢玹身边的人。
宣凤岐想到这里的时候制止了那把即将砍下那人头颅的长刀。
那个男人便是现在坐在马车前面的辛夷。
宣凤岐给了辛夷一个陈情的机会,辛夷最后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的时候,沉浸在那种死亡气氛下眼中黯淡无神的宣凤岐竟然登时笑了起来。
他从幼时就一直活在算计中,他没想到这个世上还有像辛夷这般活了这么一把年纪还能拥有如此纯真的一颗心的人。辛夷虽然在宫中许久,但他却不怎么会写大周的文字,但辛夷情急之下用南疆那边的土文写下一段文字的时候,宣凤岐很快便认出他是个南疆人。
既然辛夷是南疆人,那么他就真的跟玄都内的这些阴谋斗争毫无关系了。只是他刚料理完了谢玹,现在就让辛夷离开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他留辛夷在他的府中小住了一段时间,辛夷随后留给他了一些南疆特产的灵药便感激地离开了。
马车在一段七拐八绕之后终于在一处人烟稀少的城郊停了下来。这里是衡城的城西郊,这里本来就已经很靠近边塞了,只要越过不远处那道边防线再往前走三十里便能看到大周与北召国对峙的军队。以前这里也零星住着几乎人家,但普通老百姓也害怕自己被战争波及,战场上向来刀剑无眼,更遑论他们离主战场那样近,所以这段时间内那些居住在这里的百姓都搬离了这里。
此地方圆十里内就只有辛夷一个人住在这里了。
随着马车停下来,宣凤岐的思绪也被拉了回来。宣凤岐见状缓缓掀开了马车上的竹帘,只是当他看着正对着马车的那一片翠绿的竹林的时候眼中忽然闪过了一丝异样的情绪。
温郁见宣凤岐掀开竹帘后就好像被什么景象震惊到了似的,他连忙上前一步,怎么了,外面有什么?
只是当他看到外面那些翠竹的时候也有些震惊地睁大了双眼。
温郁好歹也算是博学多才,他自然认得这一片翠竹是长在湘南那一边的毛竹。这种竹子喜好温暖潮湿,衡城多风霜,所以这种毛竹应该不会在这里扎根生长才对。
辛夷在看到宣凤岐呆呆地看着他种下的那片毛竹的时候笑着上前冲着他比划道:[王爷,这是我的家乡种植的一种竹子,我为了一解相思之情才在这里种下这样一片竹子的。]
宣凤岐在看到辛夷的比划后缓缓回过神来:这些都是你种的?
辛夷苍老的眼睛格外明亮地一闪一闪,他听到宣凤岐这样问后狠狠点头。
宣凤岐脸上的惊讶之色未消:只是这东西到底不适合长在这里的。
习惯了温暖潮湿的东西又怎么会在寒冷风干的边塞扎根呢?
辛夷笑了一下,随后他伸出手来请宣凤岐进屋再寒暄。宣凤岐见状微微点头,好,多谢!
辛夷的这座小院周围被削成尖锥状的篱笆皆是用他院子对面的毛竹制成的。宣凤岐知道这种竹子韧性高,一旦成活便再会成片成片生长。他此刻又想起来他在那座襄王墓中发现的没有文字的空白竹简。
那个襄王是他吗?
可是他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并未跟那些零碎的史书中相符。
辛夷将宣凤岐跟随行在他身侧的温郁恭恭敬敬请到了内室之中,他将自己在高山上采集的雪芽翠茶拿了出来。这是他在不远处雪山上采集冬虫夏草的时候偶然间得的,这茶生长在雪山顶上,十年也不一定出半两,他恰好是个爱茶的人所以那山顶上的那一片茶除了幼芽外都被他薅秃了。
他将这茶晒干后就像珍藏宝贝似的密封起来,如果不是宣凤岐的到来,恐怕他到死都说舍不得喝一口。
据辛夷的描述,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那些从湘南运来的竹苗种在自己的面前的。他每年都在谷雨前后种下那些竹子,若是等到来年开春都冻死了,他就再重复着种植下一批,如此往复了几年后没想到有一些竹子就这样活了下来。随后毛竹越长越多直至变成了他院前的那一片青翠的竹林。
宣凤岐在听到辛夷用最简单的办法坚持好几年后望着外面那一片翠竹出神。
不该生长在严寒风沙的东西却为了活命而适应了恶劣的环境在这里生根发芽。
或许他一开始认定的一切乃至是故事的结局都是错的。明明是生在湘南的毛竹都能适应这里的环境,他又为什么非得执着那个在他看来不算太好的结局呢?
辛夷对于这个几次三番救了自己性命的恩人是甚为感激的。他为了招待宣凤岐特地将自己养在竹林里的山鸡抓过来给宣凤岐煲汤,随后他又将藏在冰窖下的肉食拿出来为恩人坐了几道农家小菜。
当宣凤岐看到辛夷这座不大不小的院子里竟然连冰窖都有的时候,他再一次感叹辛夷的手工能力。辛夷告诉宣凤岐,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宫里做工了,他在年纪
↑返回顶部↑